【陳晞專欄】阿河不安寧

issue 善終

 

新聞上某女藝人的母親表示自己拒絕插管治療「反正,再陪也沒多久了」。該新聞呈現母女情深的中心德目,而我對於「拒絕積極治療=活不久」的隱藏訊息感到些微不妥適。

 

在台灣,死亡逐漸不再是禁忌話題,我們希望在意識清楚而且身體尚稱康健之時,安排自己臨終、身後事宜,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有尊嚴地走完這一生。

 

簽署DNR的目的,就在於我們避免自身受苦,為了續命而承擔過多治療,然而延續的生命卻徹底崩毀身體和生活,同時也能避免臨終時的醫病衝突或是醫療浪費。安寧病房的設立,即是讓臨終患者有選擇、有尊嚴,緩和治療不代表放棄所有可能的醫療協助,而是我們能讓自己安然走完人生旅程。

 

12月,讓我們重新省思死亡問題的,還有阿河事件,一生飽受折磨的河馬經歷兩次重摔、器官移位,忍痛四天後死去,沒有任何醫療協助,相關單位消極因應,導致阿河一點也不安寧的往生,大家為之心碎。

 

除了重新反思我國對於野生動物相關知識的貧陋,也看出動物醫療救護的缺乏。真正的安寧醫療,會有專業獸醫和動物相關人員評估阿河的狀況,施打止痛藥物,並提供減緩其疼痛的措施,若過多的醫療反而會導致阿河的痛苦,而且其未來無法康復,或是康復後無法回歸原來正常生活功能,那麼,則將討論安樂死的可能。

 

當然,安樂死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人類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在道德、法律上都有許多爭議存在,暫不討論之。

 

我想,大家是否誤以為簽屬DNR等同要面臨阿河一般的忽視?拒絕過度積極治療就等同阿河這般完全沒有醫療措施?才會有拒絕插管=無所作為等待死亡的疑慮,如同文章初始的該則新聞。

 

其實,簽署DNR是讓家人、醫療團隊知道自己在面對瀕臨死亡前的醫療選擇,並非放棄所有的醫療處置。在今年度,我和伴侶在幾番討論後,雙雙簽署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同意書」,裡面包含了上述的DNR,更進一步包含選擇安寧緩和醫療及必要時側除維生醫療系統。看過家中長輩臨終前的折騰,以及家族內為了是否急救而產生衝突,希望自己不要走一樣的路,也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交代。

 

每個負責任的人,都應該給自己這份愛的禮物,我們不會面臨阿河臨終前的狀況,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生命應該面對那樣的狀況。

 

【送自己一份愛的禮物: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

【小完醫師專欄】姊妹情深 【小完醫師專欄】婆媳情深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陳晞

女同志、四隻貓咪的媽媽、邊緣人,參與和舉辦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但還是個邊緣人...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