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10/24(四) 中華徵信所 名人講堂──林全:台灣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與展望(筆記)

※ 以下「公民發聲」相關圖文、檔案、影音等皆為會員主動提供之內容,不代表393公民平台立場。

財政政策目標
1. 改善經濟效率,促進經濟發展。
2. 改善所得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以「大富翁」遊戲為例)
3. 維持經濟安定,維繫社會和諧。

全球國家政府支出佔GDP比例範圍為20~50%,台灣不到20%,政府可行作為有限,這部分必須視社會共識而定,也就是取決於人民對國家政府的期待為何。

台灣過去影響經濟的重大財政政策:
1. (非常態)租稅減免:獎勵投資條例與產業升級條例是由於歷史背景因素而訂立的落日條款,於2009年可謂告一段落。
2. 公共投資:重要基礎建設。
3. 產業用地開發:各科學園區。
4. 創新研發:工研院、國科會。
5. 管理行銷:生產力中心與貿協,目前未完全發揮應有的角色。
6. 資金輔助:金融重建基金、信保基金等。

目前台灣的財政問題:
1. 財政收支與經濟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經濟成長率持續下滑,導致政府主要收入──稅收減少,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降低,經濟發展停滯,稅收更少。

2. 財政赤字與財政規模的困境:
甲、政府支出有越來越多部份是僵固的應付支出,主要是社會安全政策的部分,像是退休金等,這一塊越龐大,未來可使用的政府歲入比重會越來越低。
乙、政府累計未償餘額(不含潛在負債)持續快速增加,若未來利率提高,債務付息亦為財政一大負擔。
丙、依照華格納法則,經濟發展越高的國家,政府會向人民收越多稅,人民租稅負擔率越高,但台灣租稅負擔率較許多發展中國家皆低。
丁、然而解決辦法並非要加稅不可(筆者認為,同時須考慮「向誰課稅」的問題),有很大一部份的問題也出在政府是否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3. 財政分配差距拉大:
尤其是所得五分組中的第一分位組遠高過於其他四組許多,同時依照過去資料,我國所得稅對於改善貧富差距的效果有限,大多是透過社會福利制度彌補,增加我國社會福利支出的負擔。

台灣未來努力目標:
1. 建立、推動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發展,屏除過去Cost-down的思維,以前瞻性視野開拓經濟,才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筆者註:問題不在哪些是高附加價值產業,附加價值是由人─生產者或消費者─賦予的,想要提升價值當然必須重視文化、藝術等層面,通路和行銷等也都是重要的部分,過去推動的兩兆雙星,或是後來發展的文創觀光產業,重點是必須拋開舊有的經營模式,改以彈性、激活的方式經營管理,否則終究徒勞無功)。

2. 全球化之後如何吸引資金進場是政府和企業都會問的問題?就企業的角度來說,希望是一個生產成本低的環境,但對國家來說,光是壓低成本並不一定足夠,更重要的其實是吸引「人才」,有人才就能吸引資金,我國歷來教育制度,其實扼殺了不少處於最富創意年紀的年輕人。(筆者擔憂加上未來少子化的問題,「技術與人才荒」才會是未來台灣最嚴重的問題!)
(筆者註:當前主要評估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並不只在經貿、金融環境的部分,亦考慮政治安定、政府效能等因素,與中國的牽絆使我國在主權行使上受到很大限制,這部分的評比相對弱勢,但亦不失為與其他國家交往的切入角度,而由於有此限制,台灣政府更需要好好改善政府管理的相關方面!)

3. 台灣整體社會,不論政府或企業,都應該重視就業問題,就業率高低其實就反映了景氣好壞,改善低所得者的就業情形(筆者認為不只是提供就業訓練與機會,還要重視就業品質!最低薪資雖然不是好的制度,但是較能解決台灣勞方待遇問題的方法),提升這群消費力相對於高所得者較高的多數人人之所得(例如郭台銘年月收入相當高,無論如何增加他的所得,對社會增加的總消費仍有限,然低所得者通常是賺多少花多少,貢獻於社會的消費較多),如此亦能刺激景氣!因此對於可以改善就業的產業,政府也應該考慮給予合理的差別待遇。

台灣政府應努力目標:
1. 培養財政能力,做好零基預算、成本效益分析等,進行預算改革(筆者註:審計部新增績效審計職能尚未完全發揮其效果),改善赤字情形,並建立合宜的誘因制度讓政府機關該省則省,並培養高階文官,以提升政府效能。
2. 在我國公部門各單位處處可見過去威權體制殘留的痕跡,我國地方自治並未真正落實,「中央補助款」是兩者之間很大的財政問題,地方只想靠中央補助,因此紛紛比窮要錢,中央卻無能力負擔,主因仍在於社會觀念支持地方樁腳橫行。
3. 全球化下的稅制問題,包含高所得者避稅、新興稅目等,台灣政府都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因應。
4. 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將是未來影響最嚴重、最巨大的變革,少子化及高齡化勢必影響未來產業發展及競爭力的走向,遑論政府稅收等問題,當前台灣大量吸收外籍配偶,是否是我們的人口政策目標,值得反省思考。

Q&A:
1. 改變財產稅徵收的情形,理論上的確可以改善台灣所得分配以及地方財源不足的問題,事實上台灣財產稅率並不比其他國家低,問題在於估價過低,然估價改革需要地方政府推動,但就像前述中央與地方的財務結構沒有調整的話,地方政府不會有動力予以改變。
2. 政府舉債各國皆然,許多先進國家的公債比例都較台灣高很多,未來若台灣達到公債法的舉債上限,政府多半會透過修法解決,政府財務其實是有進有出的,真正的問題是,舉債後的支出用到哪裡了?

筆者心得:
1. 老師深入淺出地用90分鐘就將台灣目前的狀況以財政學的角度詮釋得相當完整且清楚,我非常佩服,也終於對自己學習的這個領域深感值得!
2. 台灣相當大的問題在於威權體制遺留下來許多觀念及制度並未改變,以及我們的國家實在缺乏前瞻性的政治人才(老師提到相關問題時,有說是因為無法永久執政的關係),年輕有為的人越來越少,台灣又該如何呢?或許未來只會是個被湮沒在歷史洪流中的不重要歷史名詞。
3. 不知道現在啟蒙還來不來得及,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或許觀念已根深蒂固,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打動他們呢?而年輕一輩的人的想法又該如何建立,如何讓大家願意把政治視為切身重要的事,願意去參與、投入,而又不至於淪為惡性的政治爭奪?我相信公民運動,因為那不是針對個人的專有名詞,而是指一種社會大眾自發的覺醒現象,只是這條路實在艱困而漫長!


轉載請註明來源。
http://ppt.cc/Qp0a

393觀點

393小編去年參加這場論壇,林全老師演說相當精采,對臺灣財政的困境,結合全球化、高齡化等問題,做了通盤而深入淺出的演說。

臺灣不論是產業發展、民生福利、醫療衛生等問題,相當大一部份來自政府的失靈,

在目前的民主政體之下,想要政府符合人民期待,勢必要人民主動捍衛自己的權利,好好監督我們的政府!

返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