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自主權站出來!

issue 善終

 

 

       你是否想過,早點和家人討論「如何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可以減少自己的痛苦、家人的悲傷與壓力,更可以減少一點醫療支出,為下一代存點醫療本!  

 

誰可以當作仲裁者?是醫生嗎?

  醫療屬人道關懷,無效醫療更屬於價值判斷,因個人價值觀標準而不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醫生只能依其過去的經驗、患者目前的狀況與大多數人比較能接受的價值觀來判定。但醫療處置對自己的療效如何?自身感受如何?什麼才是屬於病人自己的最佳方案?答案:只有自己最清楚。

 

  是否接受了無效醫療,只有自己才能判定,更準確地說,是透過醫療專業團隊為自己診斷、建議,選擇出一條對自己健康最好的道路。不用等待說得天花亂墜的政客為我們爭取,不用等待龜速般的政府改革計畫,只要讓自己的醫療自主權站出來,找出的不一定是最完美,但卻是對自己最好的治療方式。

  

       僅僅靠著「為自己好」的念頭,一個簡簡單單的行動,不花政府一分錢,你我活得更有意義,也讓這個全世界都稱羨的全民健保制度,有一線生機。

       目前,台灣健保一年支出約9000億,約佔我國GDP 6.6%,現在,健保支出仍每年持續上漲,人民繳的健保費不足以應付支出上漲的速度,健保署因此祭出「增收補充保費」政策,民眾是哀鴻遍野,被增收補充保費的人,更是心裡在淌血。但這些血流的值得嗎?

  健保增收補充保費快兩年,進帳超過800億元,看似收入增加不少,可是健保署署長卻也只敢保證5年的財務收支平衡。這意味著2017年後,台灣健保財政依然是個大問題。難道健保財務永遠都是個大黑洞?而我們唯一的選擇就只有不斷地提高保費,才能確保就醫品質嗎?

 

開源不成,那就節流吧!?

  在理財上,節流是刪除不必要的支出、減少浪費。所以每當講到健保財務困難,我們都可以在看到新聞一片撻伐無效醫療的聲浪,減少無效醫療成為節流的口號之一。

  生命無價,人命可以用金錢衡量嗎? 沒有特定的醫療處置是會要人命的。如果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沒有救命的醫療處置,我們會願意嗎?

 

醫療自主的時代來臨!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其實是有一段想為自己發聲卻無能為力的階段,也就是臨終前。多數人因病況呈現昏迷或意識不清的狀態而難以表達意願,也引此造成不少倫理困境。例如,家人可能面臨「不救等於不孝」、「不救怎麼知道沒救」等內心衝突;而醫療人員則害怕與家屬討論死亡、家屬的意見紛歧,因此先採取防禦性醫療以避免醫療糾紛等。

  這樣情況下,各種急救與延長死亡歷程的醫療處置將排山倒海而來,原本救治生命的美意,變成延長死亡的痛苦。

  如果,早點表明自己在臨終照護的立場,或許自己的家人會知道什麼選擇比較好!或許醫療團隊會義無反顧地選擇適合的照護方式!

 

  鼓起勇氣和家人談談自己臨終照護的想法吧!如果有點難啟齒,不如試著與自己的家人一起想想:如果現在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有項醫療技術可挽救生命,但可能昏迷不醒,也可能終日需依賴維生系統為生,願意賭一把嗎?或許自己將有個答案。


如果答案是不願意賭一把

可以參考更多有關善終的資訊:

 

或更積極送自己一份善終的禮物,宣示你的臨終醫療自主權。

 

如果沒有明確的答案,也不急,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陳晞專欄】急救&維生醫療,傻傻分不清楚?! 【陳晞專欄】安寧緩和醫療是等待死亡?
返回列表頁

作者 / 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更多相關文章